邵医学习1周 3组数据与您分享

信息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人: 发布时间: 2018-05-23 : 访问次数: 1478

返回列表
字号: AAA

        5月中旬,赴浙大邵逸夫医院学习1周,跟师5位,3组数据与您分享。

        一、1根钢筋与15篇报道

      (一)事件回放

        4月27日,在德清一个建筑工地上46岁的工人从3米高处跌落,一根1.2米长的钢筋横穿他的身体,从腹部直穿出肛门口,被送至德清县人民医院。当天,邵逸夫医院普外科王先法主任作为医联体专家“下沉“在德清坐诊,考虑到手术的危险性和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王主任建议送邵逸夫医院抢救。邵医组织普外科、泌尿外科、肛肠外科等8个科室专家组成医疗团队,开通绿色通道,实施急诊手术。手术进行3个小时,术后被送ICU,一天后转入普通病房。

        事后,医院召开新闻发布会,目的宣传二个方面,一是高水平医联体,突出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为基层患者架起生命桥梁;二是多学科团队合作,为患者的成功抢救提供了技术保障。15家省内外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如都市快报《德清一工地木工从3米高处坠落 2米长钢筋戳穿腹腔到了肛门口》,钱江晚报《痛!痛!痛!钢筋从肚子直穿至肛门口》,浙江在线《半个人被钢筋捅穿!他以为要没命了,最后竟奇迹存活》、生活与健康《异物扎进身体 不可轻易拔出》等,虽然把目光聚焦在“1.2米的钢筋从肚子直穿至肛门口”上。但媒体通过对事件的追溯,体现了医联体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和多学科合作所起的关键作用,达到了医院预期的宣传效果。

       (二)启迪与思考

        作为医院,我们是做“宣传”,主要目的是要把医院的重要工作、学科发展、新技术新项目、医德医风方面的内容宣传出去,讲好自己的故事。而媒体是做“新闻”,需要的是能吸引大众眼球,“新事”和“奇事”才是“他的菜”,医院和媒体是“各有所图”。

        怎样用媒体的新闻来达到医院的所要的宣传效果?这是我们的努力方向。作为宣传部门一是主动到临床一线,多问、多听、多聊;二是从民众和民生的角度进行报道;三是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报道。在此,也请身处新闻发源地的医务人员多提供线索。

        二、3个公众号与50万关注量

      (一)邵医微信

        邵医目前有3个官方微信号,“邵逸夫医院”微信订阅号侧重宣传健康科普知识,基本每天一条,有原创的,也有非原创,医院动态很少推送;“邵医健康”主要以在线的语音直播为特色;“浙大邵逸夫医院”微信服务号实现全流程就医服务,提供患者移动服务与支付,除了面对面问诊、检查、治疗三个项目必须在线下完成外,患者在邵逸夫医院的其他就医环节几乎都可在移动端进行。3个公众微信平台自动转接,目前的关注量是50万,有2位分别有IT和中文类专业学历背景的年轻人专职从事微信号宣传内容策划。许多大学生志工和服务台的工作人员都积极主动地向患者和家属推荐、示范操作微信服务平台。

      (二)启迪与思考

        如何扩大关注量,让微信公众号更好地为智慧医疗服务?关注量的多少起决定作用的一是医院的门诊量和住院人次,二是公众号的服务功能。

        如何高质量地推送公众号上的信息?从我院微信的点击量上反映,科普类的阅读量相对高些,要化力气做好做精,内容上准确靠谱,形式上要让大众喜闻乐见。医院工作动态的阅读量较低,医院做了哪些工作,并非公众所关注,尽量要少发那些“自娱自乐”的信息。

志愿者演示微信平台上的服务功能

请你“扫一扫”

        三、1张书单与49册的年阅读量

      (一)事件回放

        年届不惑的周素琴老师是医院院刊的编辑,在她的案头放着一本《未来简史》,我觉得好奇,这不符合这个年龄段女子的口味啊,就问她平时看些什么书,周老师发我一份她的阅读书单,内容包罗万象,作者古今中外,仅2016年的阅读量49册!而且都做了读书笔记!周老师告诉我,能和这么优秀的团队在一起,她幸运,她感恩,但优秀的团队同时也“倒逼”团队中的成员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促使成为更好的自己。

      (二)启迪与思考

        在医院,不管你是搞业务,还是从事行政后勤工作,想工作得得心应手,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提升能力。要吃好这碗饭,大家都不容易。

院史陈列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