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背景下,我有幸成为第二期派赴邵逸夫医院进行轮训的干部,短短两周时间,先后到两个院区实地参观学习,跟随护理质控老师到8个病区、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科室参与检查,聆听教育部老师讲课带教,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让我收获满满,不枉此行。
1、委员会管理制度是邵逸夫医院护理部为实现一线护士参与决策与实施的重要手段,至今共创建了18个委员会,涵盖了医院管理、专业实践和人文建设委员会,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网络体系,使临床护士在积极、理性的氛围中思考与实践,保障了全院护理的同质化,搭建了临床护士发展的平台。同时,为了更好的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各部门以患者为中心的系统建设是有效工作的保障,工作在不同岗位上的同事,你来我往,群策群力,只有在共同努力下才能造就与众不同。
后勤服务联系卡
2、医院各级管理层十分重视人文建设,同事之间相互尊重,要求各级护理人员都是以某某老师相称,在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中,所有人讲话都是轻声细语的,就连洗衣房的阿姨也不例外。每个人的脸上都看不见抱怨。在那样的环境中,你会不自主地压低声音,同时工作也会相当地愉快。医护人员的形象是医院给公众留下的印象,代表了医院的整体形象。医生在查房时会深切的呼唤:“老李!老李!睁开眼睛!” “张阿姨!攥住我的手!”或许,一个简单的称呼便可以拉近医患的关系!而护士,查房和更换液体的闲暇时便和家属像亲朋好友的沟通和指导。叮嘱他们一定要两小时就要翻身拍背、多活动患者的肢体和按摩、清洁等工作。那亲切温柔的语言就像自家的亲戚。而患者也在这种感知下对待医护的态度也非常热情和感激。护士每次更换液体离开病床前家属每次都会说一声:谢谢或麻烦你了。感慨之余向护理部潘红英主任讨教,潘主任说:医院创建之时老外的管理理念给医院留下了宝贵财富,加之管理层的积累沉淀才营造了如此厚重的医院文化。
护理文化墙
3、健全的教育管理体系,护理教育部有3名专职教育科护士长,负责制定全院教育培训框架,每个单元配置一名脱产教育护士,教育护士通过全院层层选拔产生,在护理部顶层设计基础上制定科室教育培训计划,对不同层级护士进行分阶段培训考核,有幸参加了护生床边综合能力评估考核和床边示教考核,这对提高护士的临床实践技能有很大的帮助,值得我们借鉴。
消防应急箱
4、强大的支持系统是护理质量安全的有效保障,所有护理操作实施流程化管理,移动护理车、药品警讯系统、危急值管理、检验标本管理等等都通过信息化进行管理,减少差错的同时提高效率。例如护士床边采血后用电子扫描枪一扫,这时就会有一条震动信息发送到标本收集护工,护工收到信息后立即上门取标本后送检验科。检验科出现临床危急值会在病人基本信息界面提示,同时短信发送到开单医生,如果15分钟内没有对危急值作反应处理,则检验科会电话提醒。总务、设备、药剂人员定期下病房检查相关设备和药品,病区药品都是配置中心调配,1小时送病房一次,对限时药品都有明显标识,病区备用药品有药剂科备用,每月检查,对即将过期药品药剂科会及时更换等等。医院完善的支持系统真正体现了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
进修生活转瞬即逝,在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中更是体验到一所医院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先进的人文理念。我感触到更多的是,邵逸夫医院的护士始终围绕系统的患者评估,正确的分析、判断、计划、采取措施、合作、教育和标准的专业实践来开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秉承着“给予您真诚、信心、和爱”的服务理念,她们的关爱渗透到每日护理病人的点点滴滴中。是什么让她们的步伐如此坚定?这是我们每一位护理管理者接下去要思考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