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8日——15日,我有幸参加医院首批赴台考察团。在张居适院长的带领下,我们的团队度过了非常有意义的7天。期间,我们参访学习了台北荣民总医院、林口长庚纪念医院、新光吴火狮纪念医院、坜新医院,一路走来,一路感动,一路收获。现将个人在考察中的感触、体会报告如下:
一、感触最深的是台湾医界“人文关怀”理念随处体现
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台湾不限摩,街头小巷,随处可见排列整齐的摩托车,也直接反映了民众的素养。而医界更将人本观念发挥得淋漓尽致。我们每到一所医院,都会安排先观看医院宣传片,互相交流探讨,然后实地考察。院方往往不会重点介绍高精尖端设备,而是强调医院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厚重的医院文化。总的印象,台湾的医院外观不华丽,而内部底蕴深厚。空间布置艺术化、门诊大厅宾馆化、病区服务家庭化,楼层布置绿色化,在医院看不到嘈杂、拥挤、混乱不堪的现象,一切忙忙碌碌却井井有条地行进着。以下几个细节尤其印象深刻:各家医院门诊服务台将咨询、医保事项、志工服务等功能全部前移,极大方便患者;诊疗区域,各类标识数量多但不凌乱,设置醒目,清楚明了,住院病人的盒饭上清晰地标识着姓名、食品种类、热量等内容;影像检查室设置隐藏室壁柜、温馨的灯光、合理的空调风角度,降低患者就医时的不安与焦虑;医院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引入各类餐饮、便利店、美发店、超市,为病人及家属提供周全、方便的生活服务。
二、医院管理注重“开源节流”和“做到极致”,并且是坚持不懈
坜新医院是联新国际医疗集团在国际化经营模式,培育海峡两岸专业医疗精英的摇篮。目前开放床位613张,123名医师,420名护理人员,共1046名员工,相当于我们的二级(区级)医院规模。
在坜新医院,我们参加了两天的务实培训,包括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医务部科室管理实务介绍等多项课程,对医院管理有了详尽的认知。坜新医院管理科室设置和大陆基本相似,但管理人员相对较多,各部门按自己的分工,依据卫生署及医院的规定完成工作,其主要的优势在于他们在管理过程中,有高效的信息系统支持,能及时发现自己医院运转过程中的偏差,经过月度、季度、年度分析,找出偏差的原因,及时纠正,并不断完善,关键是均能把制度落实到位。医院由医生来“开源”,一心一意做好医疗服务,积极拓展自费项目;而其他人员 “以质量和成本控制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做好支持服务和“节流”。如医院要成立科室、开展新项目,必须经医务部前期调研、认证,明确社会需求、人员和设备配置,以确保该项目的可行性和效益性。在“健保”以单病种支付的模式下,台湾医院非常重视临床路径,不但规范操作流程、管控医疗质量、还会对每个病人建立必须检查的项目列表、汇总每个病人的支出明细以及病人治疗或检查的结果、医疗用房的空间与电梯往返运输的成本等,降低各项成本。
坜新医院非常重视有关社会责任方面的认证,目前已通过“健康促进医院”认证、ISO 9001(品质)认证,院内充分利用PDCA、品管圈、“6S”等多种管理手段,这些管理手段已经过多年实施,融入到各个管理环节中,并长久坚持地做了下来。两句话充分概况了医院管理的务实性:“与其管理医师,不如与其共同努力,解决问题,提高医疗服务品质与绩效”;“我们的建筑物已老旧,可室内依然保持一新” 。
三、医院重视教学研究工作,院内学术氛围浓厚
坜新医院的教学研究部由12人组成,半数以上人员是研究生学历,承担着教学(教学医院评鉴、专科训练医院评鉴、建教合作、临床教学教材制作、教学费用补助计划、住院医师训练、毕业后一般医学训练、实习医学生训练、在职教育训练、项目教育训练、师资培育、图书馆管理)和研究(人体试验、研究计划管理、学术论文协助发表、循证医学)两大职能。
医院的科研教学投入占总业务收入的3.5%,每年的研究经费达到1500多万。医院鼓励主治医师参加海外学术活动和进修,如以学术报告者的身份参加,10几万新台币的费用基本由医院承担,若以旁听身份参加,则只能给予2千块新台币的补助。
台湾只分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没有副高、正高级之类的职称。7年制毕业的医学生考取执业医师证,接受完3年住院医师训练后,就申请专科住院医师,根据目标不同,会在40岁左右分化成临床型主治医师和研究型主治医师。但每6年一次的执业证更换需要提供180个学时的学术活动记录。这些记录全部由教学研究部记录在案,因此医生们都很积极地报名主持或听讲各类学术讲课,教学研究部会在月初通过内网、海报、电话等多途径公布当月的学术活动资讯,平均每月达100多场,每天有3至4场。学术活动一般不会与日常的医疗工作冲突,一般会安排在早晨、午间和晚上。院内有众多的小型学术会议室,中午经常可见医生们一边捧着饭盒一边听老师讲课的情景。
台湾有着成熟完善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非常注重过程管理和多元化评估教学机制,培训中会按排病历写作课程,并进行严格的病历审查。
海峡两岸同文同宗,医疗形态大致相近,七天的考察学习虽然有了感性认识,有了理念的交流和沟通,但很多东西也还需要深层次的探讨,只有在实际的管理土壤中植入新的视角、新的举措,才能达到新的目和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