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到高温季节,小王姑娘总感觉疲倦无力、不想吃饭、失眠多梦、月经不调、白带增多、腰膝酸软等。刚开始还以为自己年纪轻轻得了什么重病,连忙去医院,抽血化验、拍片、胃镜等检查通通做了一遍,都查不出什么毛病。而这些症状,到了秋天,不药而愈,来年天气一热,照样复发。小王姑娘到底怎么了?其实,不少人一到夏天就会出现相似 症状,中医称为“疰夏”。
一、饮食调理
疰夏饮食调理甚为重要.易多食优质蛋白质,如鱼虾等,还应多食用一些利湿消暑食物。这里介绍几则针对疰夏的食疗方法。
1.荷叶冬瓜汤:嫩荷叶1张,鲜冬瓜500克(洗净切块),煮汤,加盐,服饮。用于疰夏口渴,嗜卧倦怠患者。
2.酸梅汤:乌梅(水泡发)、糖适量,共熬,冷却服饮。用于疰夏口渴,纳呆恶心患者。
3.绿豆粥:绿豆2 5克(洗净,温水浸泡2个小时),大米适量,煮至豆烂汤稠。夏日经常服食,用于暑热烦渴、纳呆肢困乏力患者。
4.莲子山药糊:莲子(去皮心)5 0克,茯苓5 0克,山药5 0克,共研粉末,每次3 0克加水调糊状,文火煮熟,加白糖,每日2次。用于疰夏心烦食少,腹泻患者。
二、穴位按摩
1、足三里 这是胃经的穴位。俗话说:“常按足三里,赛食老母鸡。”它有健脾,温胃,温阳,利尿,止泻之功效,是保健的关键穴位。
取穴: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手法:用大拇指或者中指在足三里做按压动作,每次5-10分钟,注意每次按压以有酸胀,发热感为宜。属于虚寒体质的人还可以在足三里行艾灸治疗。
2、三阴交 这是脾经的穴位,有助于增强体质,体虚的女性要特别留意。
取穴:该穴位于内踝尖上3寸的凹处。
手法:有空常按摩,每次5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孕妇禁忌。
3、天枢穴 这是胃经在腹部的一个穴位。主要用于治疗胃肠疾病。在针灸减肥中,经常刺激天枢,可以达到腹部局部减肥的效果,减肥的女性要多按按。
取穴:平肚脐旁开2寸。
手法:早晚按摩,每次5分钟。
三、适度锻炼
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但夏季锻炼尤其要掌控时与度。夏季天气炎热,容易造成体温上升过快或者津液丢失过多,因此,要特别注意锻炼时间,不要在日照特别强的时间段区锻炼,运动过程中要适当增加休息次数。同时注意盐分及水的补充,但一次饮水量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水湿在体内停留。在夏季诸多锻炼项目中,游泳,太极拳,散步是很好的选择。个人可根据自身身体情况进行选择,体质虚弱的建议以活动量少的散步开始。
四、注意事项
1.热病勿冷治,改变贪凉习惯
不少人误以为,疰夏就是热出来的,用冷治的方法就可解决。有的人出现了疰夏症状后,每天把冰绿豆汤当茶喝,冰西瓜一吃半个,空调日夜吹强风。这样一折腾,失眠、精神萎靡等症状非但没好,反而变本加厉,甚至添上腹泻的毛病。
2.调整好作息,适应自然规律
夏季昼长夜短趋于明显,这个时候要顺应阳盛阴虚的变化,睡眠也要相对地“晚睡早起”,建议晚上10点左右上床睡觉,早上7点左右起床,遵循“子午觉”原则,即子时(23:00-01:00)大睡,午间小睡一会,但午觉时间不宜过长,以半到1小时为宜。
3.无力并非虚,越补反越虚
治疗疰夏,辨证须明 “疲乏”非气虚之故,而是由湿困引起,故不用大补药物,如人参、黄芪,石斛。而应该使用清热利湿的食物,比如上述饮食调理中列举的药食同源的物品,或者去正规医院开具中药,也可按摩针灸等保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