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上午7时许,冒着蒙蒙细雨,我们再次来到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核酸采样工作,这是我们第三次来到浙建院。


已经进行了几轮核酸检测,浙建院的老师和志愿者们一大早就做好了各项采样准备工作,同学们也自觉有序地排好了队伍,等待我们的到来。


从刚开始的手把手指导志愿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如何进行扫码登记,到现在的默契配合;从同学们对鼻拭子采集的恐惧,到现在的理解与信任,短短数日,我们看着这些熟悉的面孔感到那样亲切。虽然大家都戴着口罩,但每双眼睛都含着微笑。


采样的过程中,“嗨,大白,你好!”突然听到脆脆的一声招呼,我抬头一看:“哦,是你,小希,还怕么?”她摇摇头,坚定地说:“来吧!”仰头,暴露鼻腔,整个取样过程不到5秒。记得第一次来学校采样的那个晚上,轮到小希采样的时候,她总是推脱着让后面的同学先上。她哭着说她紧张,说她害怕,怕疼,怕鼻腔采样会让她流鼻血不止。我微笑着,细心地询问她是否有凝血功能障碍,耐心地指导她如何配合我,告诉她采样过程可能出现的不适感。待她情绪稳定后,我动作轻柔、娴熟,一气呵成完成取样。采完样后,小希一抹鼻子,害羞地说:“不出血,也不痛,就是有点酸”。
“大白,谢谢你!”
“大白,希望明天还是你们来!”
“大白,加个微信吧!”
“大白,留下来吃个饭吧!”
……
“等疫情过了,我们再约!”
学生们开始关心着我们有没有吃饭,下雨了有没有雨衣,关心着我们防护服穿久了会不会闷得慌。接连几次的采样工作,已经让我们和浙建院的师生建立起了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