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17岁高三女学生,因“反复脐周疼痛伴大便不规则半年余”来到我院段建华主任消化内科专家门诊,自诉无粘液血便,详细问诊及查体后,段主任临床考虑为功能性胃肠病,门诊做了腹部增强CT未见特殊异常,因患者畏惧胃镜和肠镜检查,经评估段主任给患者做胶囊内镜检查,目前她的胶囊式内窥镜图像已分析,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所见小肠及结肠粘膜未见明显异常,经门诊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
盛先生反复粘液血便10月,便血发热1周至我院消化内科就诊,胶囊内镜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小肠多发溃疡,回、结肠多发溃疡。根据患者病史及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为回结肠型中重度克罗恩病,排除相关禁忌症,予维得利珠单抗治疗。患者目前症状控制。
目前,消化内科成功为四名患者实施胶囊内镜检查。随着胶囊内镜的开展,我院消化内科全消化道有了可视性检查,填补了过去对小肠不可见的空白。也开启消化道的无创性检查。在省、市内都处于领先水平。下面我和大家讲讲胶囊内镜的那些事。
一、胶囊内镜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检查呢?
胶囊内镜全称"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又称"医用无线内镜", 胶囊内镜看起来与普通胶囊一个样,长约1.5厘米,直径不足1厘米,一端透明,可见黑色米粒大的摄像头,另配有一个体外图像记录仪。使用胶囊内镜如同服药,受检者将胶囊内镜吞咽下后,可将受检者消化道图像无线传送到体外的接收器,6-10小时后,胶囊电池用尽,胶囊随大便排出体外。胶囊内镜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消化道无线检查诊断系统,是无痛、无创、无交叉感染的绿色检查方式,被誉为“消化内镜史上的第四个里程碑”。
二、胶囊内镜有哪些特点呢?
①无痛无创:检查过程无痛无创,是新型高科技绿色诊疗设备;
②安全卫生:智能胶囊为一次性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③操作简便:整个检查仅为吞服胶囊、拍摄记录与回放观察三个过程;
④无碍生活:胶囊内镜检查过程中,受检者不需麻醉,行动自由,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舒适自如;
⑤诊断可靠:针对小肠疾病的阳性检出率超过70%。
三、哪些人群需要做胶囊内镜?
①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及缺铁性贫血;
②疑似克罗恩病;
③疑似小肠肿瘤;
④监控小肠息肉病综合征的发展;
⑤疑似或难以控制的吸收不良综合征(如乳糜泻等);
⑥检查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小肠粘膜损害;
⑦临床上需要排除小肠疾病者;
⑧不耐受、不接受插入式胃肠镜检查者
四、哪些人群不能做胶囊内镜呢?
①吞咽障碍者不能进行胶囊内镜检查;
②有肠梗阻或可疑肠梗阻、消化道畸形、狭窄及瘘管者不应行胶囊内镜检查,避免胶囊滞留;
③心脏起搏器和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可能会和胶囊内镜产生干扰,不应行胶囊内镜检查;
④各种急性肠炎,严重的缺血性疾病及放射性肠炎,如细菌性痢疾活动期、溃疡型结肠炎急性期、爆发期;
⑤有大的憩室或较多憩室,先前有过盆腔或腹腔手术者。
五、胶囊内镜检查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①检查前准备:检查前1-2天无渣或少渣饮食,如稀饭、面条等,尽量不要吃蔬菜、水果及荤腻饮食。晚上20:00开始禁食,口服泻药彻底清洁肠道,清肠药物结束后口服去泡剂。
②吞服胶囊:检查者穿戴记录仪,患者信息输入后,饮用少量清水像吃药一样吞服胶囊。吞服胶囊后8小时内尽量不要喝水,可在4小时后进食干性、无色食物,如饼干、面包、馒头等
③胶囊进入消化道后,自动拍摄高清图片传至记录仪,此过程约需6-12小时,患者此时可回病房或者回家,期间可正常生活。
④胶囊工作结束,患者交回记录仪,检查完成72小时内,注意观察胶囊是否排出,胶囊通过肠道自行排出体外,无需回收。如果没有排出,及时回医院检查。
⑤医生阅片,出报告单。
总之,胶囊内镜具有诸多的优点,被医学界称为21世纪内镜发展的革命。“畏镜”一族不妨来我院尝试胶囊内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