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有许多次转角,而每次转角,总会遇见不同的惊喜和收获。2020年的10月份的转角,我遇见了邵医。一家在科研、临床、教学一直处于国内领先的三甲医院,让我收获满满。
第一印象:1、白大褂中的小心机。邵逸夫医院的白大褂较薄,旁侧还有两个侧孔,侧孔可以直接伸进去拿衣袋里的手机等物,不需要撩起白大褂;2、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工作牌,报到伊始,就在人事处现场拍照,办理了工作牌,包括从正门进入医院、内部电梯楼层开启、免费乘坐298路公交车、就餐等,都离不开这张;3、勤快的微信提醒。邵医的微信公众号提醒功能比较强大,我们每二周需要测试新冠核酸,在公众号关注绑定帐号后,会提前一天进行提醒,另外,对挂号成功、按时吃药等都会有提醒。
最美团队:一个科室的发展并不依靠个人的力量,而是整个团队的力量。邵医的美女营养团队年轻而精力充沛,日常需要负责下沙和庆春两个院区2400张核定床位的患者,团队一共13人,按照床位200:1配给,工作包括门诊、会诊、肠内营养配制、营养宣教等。2020年门诊量2000人次左右(因受疫情影响),每月平均会诊600-700人次,肠内配置每天270-300人次,每年10万余人次。所以每天的工作忙碌而充实。团队建设我印象最深的有三件事。一是科会制度,科室每二周有一次业务学习,内容不仅仅包括院周会内容的传达,还包括最新国内外指南阅读、专科文献学习(因为每个营养师都有专业分工,有的着重代谢性疾病,有的着重肾病,有的着重消化系统疾病等等,每个人找不同偏重的专业国内外最新文章,大家一起学习),共同掌握国内外最新的疾病营养诊疗知识。除本科室外,冯丽君主任还经常邀请其他科室专家进行讲座,在我进修期间就邀请了外科史亮医师主讲重症胰腺炎营养支持,还有内分泌科两位进修老师关于糖尿病诊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诊疗指南等,在科会上,还见识了分享科研的IDEAR,以及已经开展科研项目进度讨论,以便及时解决各项科研项目执行时的问题。二是制度的规范化执行,邵医的会诊量极大,所有入院患者都由护士进行营养NRS2002评分,分值大于3分的,由医生评判后开具营养会诊申请,营养科会诊后,根据会诊回复模版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规范的会诊回复,然后再根据不同的病种,进行营养表单填写,表单包括普通患者营养评估表单、肿瘤患者表单,重点患者表单等八种表单,评估表单附于电子大病历中,让专科医生一目了然动态了解营养评估内容,对糖尿病患者,还需书写饮食医嘱,主要是规范患者每日所需的能量和蛋白质。每天下午,都要进行会诊患者的交班,由会诊医师将今天会诊的病人情况及处理意见进行汇报。三是创新性的宣传途径,邵医营养团队单独创建了食之有理微信公众号,内容专业而风趣,比如“减肥神助攻轻轻轻断食”“炎症性肠病必须要知道的10个饮食要点”等,文章有理有据,雅俗共赏。一些患者教育的内容如各种营养制剂的服用方法,在病房里公布微信二维码,患者、家属一扫码,便能轻松掌握知识点。除微信外,她们开展了孕妇营养知识宣教和肿瘤患者营养宣教,每月各一节课。除了周一和周三门诊外,其他时间上午我还跟着外科诊疗组查房,诊疗组以肝胆肿瘤及胰腺疾病为主,这些患者的营养支持非常重要,基本上都需要肠外或者肠内营养支持,胰腺炎患者病情好转后,饮食指导也十分重要,她们专门制定了胰腺炎四阶段的饮食指导,从刚开始可以吃低脂流质开始一直到低脂软食,在患者需要的时候直接现场指导,也收获了不少粉丝,经常在下午营养单独查房的时候看到病人眼睛一亮,说营养师来了,刚刚有问题想问你们……。
谈谈美食。估计大家心中首先浮现的就是邵医咖啡吧,就不多说了。邵医的患者伙食是包餐制,每人每天25元,且不论口味如何,至少价格是满意的了。职工吃的种类繁多,早餐有豆浆,油条,发糕,烤饺,烤馒头,煎饼,各种粥,各种包子,酸奶等20余种;中午晚上除大锅菜外,还有特色的低盐低脂餐和甜点,面条,小炒和点菜相辅,满足了不同层次要求。面条和大锅菜的价格比较大众,印象最深的就是下沙院区一碗大排面只要8元,晚上营业到10点,现烧现吃。除此之外,食堂还不定期推出新品种,如过桥米线,自包菜肉饺子,煲仔饭,砂锅等……。
愉快的半年进修结束了,长了见识也长了肉,正好,医院的炎症性肠病诊疗中心已经成立,健康浙江专项行动三年实施方案正在进行时……虽然依依不舍,但期待再次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