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
在医院原地改扩建方案初定之际,郑淳理老院长欣然提笔为医院建设建言献策。郑老悬壶一生,医声远播,长期以来关心医院发展,退休后仍发挥自己政协老领导的优势和业界声望,不失时机地为医院建设奔走呼吁。这次郑老提出“扩院之际打造‘杏林文化’”的建议,从对“杏林”词源的追溯,到对医院愿景的设想,拳拳之心,殷殷之情,跃然纸上,令后学感佩。相信有郑老等一大批前辈的关心呵护,有广大职工的戮力同心,中医院的明天必将会更加美好!
院长 毛小明
杏林春暖的典语出于三国时候的名医董奉。董奉医术高明,为人治病不取钱,重病愈者得栽杏五株,轻者栽一株,不数年,得十万余株,蔚然成林。董奉又贴出告示,有需杏者,以同等量米换之。董奉货杏得谷,旋以帐救贫乏,供给行旅不逮者,岁二万余人。为感谢董奉的德行,有人写了“杏林春暖”的条幅挂在他家门口。从此,“杏林春暖”成为中医的代名词。在绍兴市中医院即将拆扩大建之际,特提出打造杏林文化几点建议:
一、 院外打造杏林景观街。中医院的西面为白果弄小区,在周围(稽山路旁)已有银杏树,建议医院与园林管理处联系,在稽山路、人民路、环城东路环中医院周边,全部增植为银杏树,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杏林街,让杏林景观成为中医院的一大特色,成为绍兴——越医发祥地的一大特色。
二、 将金黄色的银杏叶作为院徽(如加拿大之枫叶),银杏树为院树。
三、 在传统和新媒体开辟“杏林春暖”专题,科学普及中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滚动播出中医院医事动态等。
四、 院内建造杏林苑。在目前急诊楼南面已有银杏树的基础上,在中医院东区与科技馆中间建设杏林大街,每到深秋一派金黄之际(如武汉大学之樱花),举办膏方养生节;并在原科技馆地块中规划一银杏苑,不在占地面积之大小,配以诗文图塑像,成为点睛之笔。
五、 开发杏林文化产品。利用制剂室,开发杏林养生产品,发挥市中医药文化研究所优势,挖掘、开发越医杏林文化产品,每年可发行数万枚银杏书签等,宣传越医文化,杏林文化品牌更响。走得更远。
…………
今后医院之发展已不仅仅局限在占地面积的大小,床位之多少,努力打造医院核心文化品牌,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中医院扩建之际,提前谋划杏林文化,势在必行。
我相信,经过5—10年的建设,杏林大街将成为绍兴一景,“杏林文化”将成为中国特色之医院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郑淳理
2018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