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医院的统一安排,本人有幸参加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进修学习,虽然时间很短,只有短短五天,但却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智能软件在后勤运用
该软件涵盖了后勤维修管理、合同管理,巡检管理、数据分析、投诉管理、设备维保周期等各方面,项目模块囊括了当前后勤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手机APP端报障、实时跟踪等,如APP端报障的使用,不但提高后勤工作效率、实施精细化管理,同时解除各临床部门的后顾之忧;如数据分析模块,对后勤系统安全性进行有效分析,使管理层能及时了解一定时期内故障集中点,多发点,为医院后勤安全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同时有效控制后勤运行的成本。
二、是以人为本的医院文化。
这里的“人”从两个角度贯彻到医院文化中,一个是患者,一个是员工,正如院长蔡秀军一直强调的“以患者为中心,以员工为主体”。“以人为本”是邵逸夫医院诞生之日起就从国外管理模式传承下来的精神内核,这是植根于所有医院管理和发展中的基本理念。
患者在这里,可以享受到非常人性化的服务。我在现场看到邵逸夫医院门诊诊室的检查床,每一张都配备了一次性复合纸床单,避免病人间的交叉感染。听医院总务科戚科长介绍,每年光一次性床单的消耗量就高达16.38万张,光洗手液就要用掉两万瓶。这个数据,听起来多少有些瞠目结舌,这是一笔很大的费用,但是这么多年来,邵逸夫医院却坚持做了下来。
对员工,邵逸夫医院也做到了以人为本,邵医咖啡便是其中一项,咖啡馆开在4号楼前,占地120平方米左右。咖啡馆正面外墙用茶色的大玻璃替代,显得蛮洋气。走进咖啡馆,里面散放着各种线条简洁的桌椅,墙上绘着写意山水和时尚图案,桌上装饰着小绿植,搁架里放着“2018年最值得看的书籍”,空气里飘荡着若有若无的轻音乐和咖啡香。听他们膳食科负责人讲,该馆试营业第一天卖出700多杯咖啡、150份西点,在邵医咖啡不远的一个地下停车库安装着250个电瓶车充电装置,24小时开放,为员工带来诸多的方便。
邵逸夫医院还有很多可取之处、先进之处,这里的先进并不是花费大、用料考究、耗时长,而是能否站在患者使用和医务职工方便的角度来考虑,能够以独具一格的风格来展现医院品味和文化自信。我注意到病房楼大厅里的柱子,是一根一米见方的承重柱,周身用环保的塑料围绕,四角都是弧形圆角设计,防止患者不小心碰撞。还有门诊圆形大厅里,光线充足,绿化环绕,无疑给人一种积极、温暖、阳光的感觉。
还有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门诊大厅的玄关处,是用两个农家常见的瓮罐作为台灯的基座,不是刻意装饰的瓮式饰物,我敲了看看,非常粗糙却不失古朴,极具生活气息,配合着暖色的灯光,人文环境得到了最大诚意上的展现。我们在改扩建工程的设计理念中,也要充分考虑职工和患者需求,广泛融入建筑美学、心理学、社会学、人文等内容,向邵逸夫医院看齐。
三、是基础建设方面,邵逸夫医院五期工程今年5月29正式奠基,从2015年9月五期工程立项,历时近3年,总建筑面积将达11.97万平方米,建成后的大楼,集专科诊疗中心、国际诊疗中心、预防保健中心、日间护理中心、临床科研和教学为一体,并与地铁二号线无缝对接,方便患者就医。在狭小的老建筑群建大体量新楼,无疑是巨大的挑战。鉴于五期工程的特殊性及复杂性,邵逸夫医院五期工程充分发挥设计先导作用,与最新BIM技术相结合,由国际知名设计公司联合国内资深设计团队共同打造,使之不同于国内一般医院的改扩建工程,力争在建筑品质上成为国内医院的标杆,打造在业内外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的“邵医就诊模式”。
短短几天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非常感谢医院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并且也特别感谢邵逸夫医院工作人员给予的热情款待、指导与帮助。新时代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并且将这种先进的管理理念运用到日后的工作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