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医院急诊科进修、培训心得

信息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人: 发布时间: 2018-07-24 : 访问次数: 1885

返回列表
字号: AAA

        在医院的统一安排下,我有幸于七月初在邵逸夫医院进修、培训2周。通过在顶尖的三甲医院急诊科虚心学习、细心观察,让我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使自己对现代急诊医学服务能力、管理水平有了新的认识;心中也有了急诊科的发展方向与目标。下面根据我院的发展规划和急诊科的实际情况,结合邵逸夫医院急诊科管理经验和急诊、急救理念来谈一谈今后的打算。希望通过急诊科全体职工的努力,使我院急诊科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望领导和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邵逸夫医院急诊科是怎么做的?
        1、急诊科有150多名职工,有抢救室、急诊留观室、急诊病房、EICU、急危重症模拟培训室等。业务收入1个多亿,收支为负数。
        2、急诊科所有的病人都要经过预检(120的病人也一样),检测完生命体征并登记后,凭“已预检”的卡片去挂号就诊。对于需要轮椅、推车的病人,到窗口交一定的费用后在院内全程使用。整个医院的输液室的面积不足50平方,估计25张座椅。

早晨医院输液室的情景


        3、无论病情轻重,急诊科的抢救室、留观室、急诊病房、EICU都将内、外等各科的病人管理起来,进行观察、评估、会诊、分流。急诊病人有优先收住院的权利(邵逸夫医院有近900名等床住院的病人),所以专科医生会诊后都会及时将自己专科的病人收到自己的诊疗组里,等待第二天放床出来后病人就会优先住院了。在急诊科等床位期间,专科病人由急诊科与专科共同管理,如果出现病情急剧改变,急诊医生只负责找收治的诊疗进行急诊手术(外科病人)。
        4、每天7:30护理交班。8:00科主任主持,护士长参与医生交班。各班医生将抢救室、急诊留观室、急诊病房、EICU以及滞留在输液室的新、老病人都一一交班,遇到诊断不明确、处治有问题的,科主任与其他两个诊疗组长提出意见及措施,有时上下级医生进行必要的讨论,上级医生要确保急诊科每一名患者的医疗安全。比如晚上有一名92岁有心衰的腹泻病人,由于急诊科所有的床位都满了,在输液室输液治疗后好转。早晨交班时科主任对处治流程提出了质疑:高龄心衰病人在输液室治疗病情得不到有效的观察,可能出现意外情况,你讲清楚没有?患者要求在我科治疗,患者和家属签字没有?没有床位,你建议去别的医院没有?交班时间一般是40-60分钟。
        5、急诊医师日常工作繁重,还要反复培训、学习各种急救技术、专科知识,演练抢救流程。
        6、急诊科与其承担任务所需要的诊断、治疗设备必不可少,其中急诊超声对危重病的评估尤其实用和推崇。
        7、邵逸夫医院急诊科3年的发展规划与我院有些相似,该院目前正在修建新的门诊综合楼,现在的门诊楼将整体移交给急诊科。据急诊科洪主任介绍,他们规划在整个2、3楼开设100张床位的EICU。我感到难以理解,他说现代急诊就是要大力发展EICU,将危重症全部、安全地管理起来,经过评估、处置再分流。
        二、我们可以从邵逸夫医院急诊科的管理经验中学到什么?
        1、急诊科服务功能和能力要完善。我们目前只有急诊门诊和抢救室,只能完成就诊——抢救——分流(其中一部分病人送到外院)。有一部分病人120接回来后,由于医院床位紧张或病情危重不能入院,急诊科还得联系120千方百计将病人送到人民医院去。如果成立急诊病房,出现上述情况和收入院困难时,可以起到一个错峰和缓冲的作用。成立急诊病房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医院增加几张床位的小问题,它是反应急诊抢救至序贯治疗的一个连续性的问题;一个关乎到急诊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问题;更是一个影响急诊科形象与发展的大问题。急诊病人的来源不外呼:①周边方便就诊的患者(占主要部分);②专科优势吸引来就诊的患者(基本是骨科);③120接回来的患者(骨科较多);④靠急诊科技术、能力吸引的患者(基本没有)。成立急诊病房的理念不是与专科抢病人,而是将疑难、复杂、麻烦病人管理起来,病情稳定或诊断明晰后再转入病房或出院。这件事情如果现在不做,3年后急诊科规模扩大,哪来人才、团队支撑将来的工作呢?
        2、急诊医生要转变观点。在邵逸夫医院急诊医生既是内科医生,也是外科医生,更是全科医生,能承担急诊科所有工作。之前,院领导要求我将急诊医生相关的外科技能培训开展起来,大家都不理解,认为自己是内科医生,有抵触情绪,工作也没开展。现在看起来,我们还真不知道怎样当一名急诊医生。急诊医生的工作就是当病人生命出现危险的时候,你要提供专业、有效的救治。为此,急诊科管理与建设指南要求的所有急救技术都要掌握,内外科病人管理与留观的能力都要具备。任何突然的意外医疗事件或意外死亡是不可接受的,因为就现有的医疗技术和医学知识而言,对于一个急诊病人,我们一定要有充分的评估、预判以及应对措施和预防手段。因此,我们急诊医生要转变思维,加强学习与培训,不断地提高我们的沟通技巧、专业技术、管理水平、急诊临床思维。
        3、做好急诊病人预检工作,加强危重患者早期识别。所有急诊患者都应归口到预检分诊处。
        4、危重症摸拟教学要按邵逸夫医院的形式开展起来,使它成为培养优秀急诊医生的摇篮。